找到相关内容1184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华严“十玄门”的哲学意义

    排斥其他思想如华严的“”理论,“四法界”和“六相圆融”等等的哲学意义。一为了说明“十玄门”的特殊意义,我想先来简单的讨论华严的“”理论。虽然“”理论不始于华严,早于华严的天台已有“”理论;而且也不始于中国,印度佛教已有大小乘之分,《解深密经》立“三时义”,以小乘、般若、唯识为佛教之三阶段等等,但我们如果从一个系统论的观点看,华严的“”或更为严整,它表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所谓“...

    汤一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345447.html
  • 天台宗(下)

    天台宗(下) 吕澄四    天台宗主张教观并重,这仿佛是理论实践的一致。智顗尝说,从观起,观还从起(见“四教义”卷一)。因此在他关于止观的著作里有“起”篇目,而讲究教相的著作里又有“...部分的佛说对于全体应有的意义。如此解释佛说的方法即是,当南北朝时代早已流行。因为那时从印度传来的佛学由龙树的学说到无著的学说,显然一大转变。非但他们所著的论书立说不同,就是他们所依据的教典也有些宗旨...

    吕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1655136.html
  • 大小乘、中印佛法的差异

    把往生净土当作大乘佛教的主流思想与修持,就难怪大乘会衰败了。  第五节  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的差异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从近代两位大师的中,得到了解,一是太虚大师,二是印顺导师。   太虚大师的,是以中国佛教为观点的,而且,太虚大师的,主要根源于他的佛法修证。太虚大师讲“我怎样摄一切佛法”:“后来阅藏,读大般若经,在甚深般若中得一相应,于是对从前所参学的禅教,便融会贯通。”(详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33560431.html
  • 密教纲要绪言

    相与事相 第三章 教相之二大学派 第四章 两部大经大意 一、 大日经大意 二、 金刚顶经大意 第五章 两部大经之教主身土野山根来分派之原因 第六章 横竖之 一、 横之 二、 竖之 三、 十住心与诸宗 第七章 诸法缘起说显密不同 第八章 六大四曼三密 第九章 一法界多法界 第十章 心法色形 第十一章 纸木绘刻之图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3580096.html
  • 华严五之略述——道致法师

    。五教教系依所诠法义之浅深,将如来一代所说教相分为:(一)小乘,(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五)圆教。因为华严五释,并非依某部经论来释的,而是广泛地依各种经论。所以本人就华严五...华严的端绪。   其后有二祖智俨承此五门,于《孔目章》中以五为层次,释佛陀一代教法。智俨大师,俗姓赵,甘肃天水人,14岁依杜顺大师剃度出家,后继承大师的法派。因其在云华寺讲说《华严经》,使...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571196923.html
  • 华严宗思想源流

    起信论并非马呜菩萨所作而是 真谛或者中国僧人假托之作。   2.   是在肯定一切佛经皆为佛说的前提之下对于诸佛经作一适当位次的安排,定其高下并进而描绘佛陀教法之全部蓝图。活动最早可以上溯部派佛教时上座部对于了义及不了义佛法的区分,后期大乘佛教空有二宗对峙之时,二宗则皆依解深密经中如来以三时说法的典故作对自宗有利的,以自宗为第三时之究竟了义教。中国南北朝时 期,活动尤为兴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184350.html
  • 缘起

    世界的根源。华严宗把各家关于缘起的学说,用形式概括为四种:1、业感缘起。由烦恼恶业招苦果,因果相续,六道展转,生死轮回,为小乘之缘起观;2、阿赖耶缘起。由阿赖耶识之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以现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71443743.html
  • 吉藏与大乘《涅槃经》

    推崇的佛典,如何加以处理,是值得注意的。本文首先通过论述吉藏的思想,申示吉藏对《涅槃经》在佛说整体所占位置的看法;继而分析吉藏怎样从中观教学的观点出发,对“常乐我净”和“佛性”这些《涅槃经》的中心观念,提出崭新的诠释。   关键词:二藏、三种法轮、五味、中道、正因、佛性、、常住、常乐我净、无得   页113  吉藏(549─623)为陈隋时代(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三论学统的代表人物。[1]...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452374.html
  • 格鲁派的根本知见

    (一) 1)下中上三士道   破非福,得生人天的人天乘佛教为下士道。但由于中上士道之善法由此发起,故称共下士道。  发心出离,得悟人、法空,但未究竟,即所谓小乘,为中士道。但由于上士道也由此而得,故称共中士道。  发菩提心,究竟了悟诸法实相,为利众生究竟成佛,好所谓大乘,为上士道。 2)中观与唯识   大乘佛教以知见而论,分为中观与唯识两大根本教派。  中观尽证实义,属利根。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4159683.html
  • 中国佛教修持趋势:过去与未来

      八、义理组织天台宗:天台重「义理组织、系统」  八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  - 佛陀涅槃后,僧伽徒众即因对佛法诠释上思想的不同,而最后分出部派 - 印证佛教内容内涵丰富,包罗万有,堪满足学佛...

    慧圣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51265266.html